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陶遠志:泡沫累積中國經濟將陷困境

最近十年,中國經濟從未調整,一直以高速運行,累積的泡沫史無前例。每當生產要素過剩,市場有回調要求之時,中國政府就會運用各種非市場手段,改變經濟的運行軌跡,這種半計劃半市場的經濟運行模式,曾經讓中國政府沾沾自喜,讓全球各國羡慕有加,讓經濟學者困惑不已。難道社會主義計劃體系加入市場元素之後,真的變成促進經濟發展的優異模式?

缺乏透明的制度,加上經過掩飾的信息披露,使得外界難以讀懂中國經濟這本書。人們很難從外表風光的經濟數據來真正把握中國經濟的脈搏,但是,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還是可以找出許多的疑點。

眾所周知,任何經濟體的成長,都要求生產要素的成長,並且與市場需求相適應,唯有做到這點,才可以保持持續的增長。中國有龐大并且非常勤勞的工人,80年代開放國門之後,資本及技術大量湧入中國,勞動力與資本的結合,使得中國的生產力急速成長,而需求旺盛的國外市場以及中國國內市場為不斷擴大的生產提供承托,因此,整個80年代與90年代,中國的確取得經濟上的巨大成功。

進入千禧年,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市場出現了飽和,中國製造業開始面對產能過剩的危機。要獲得新的經濟增長,就必須有新興產業的誕生,這時候,通信產業以及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中國獲得新的增長動力,但畢竟不能與過去20年全方位工業復興的繁盛相比較,這兩大產業只滿足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部份要求,而且很快市場就趨於飽和。

中國是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國家,尤其是科技創造力,在國際上模仿者的地位一直沒有太大改變,即使與新興發達經濟體相比,也遠遠不及,日本有精密機械,韓國有電子技術,台灣有晶體芯片,中國有什麽?沒有科技創造力,也就無法培育出強大的新興產業。

2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為中國帶來數量可觀的資本積累,如果善加運用,是可以通過購買技術以及培育人才,從而提升經濟增長的基礎要素的。可惜,人們目睹的現狀並非如此,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被貪婪的政府官員大量的吞噬,最終被用於揮霍享樂,很大部份流出海外,而不能轉變為經濟成長的自生血液。

中國的民間资产被日益沉重的稅負所掠奪,政府用财政资金建築豪華的辦公樓以及應用於效益低下的投資活動,其中,又有巨額的財富被官員個人侵吞。

2000年代中期,中國的土地經濟以近乎瘋狂的速度生長,中國經濟開始享用泡沫經濟的最後晚餐。透過出售增值百倍、千倍的土地,中國政府財政收入獲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銀行貸款規模極速擴張,炒樓風刺激民間資本轉營,并吸引熱錢不斷流入,經濟空前繁盛,但是,社會資產大規模地走向泡沫化,實體經濟的動能備受削弱。

與人類歷史所有的資本主義經濟體不同,中國經濟的泡沫化呈現可怕的全方位化。股市泡沫化,信貸泡沫化,樓市泡沫化,甚至許多實體產業都是泡沫化。實體經濟粗放型的急速擴張,令到產能過剩的危機一觸即發。以近幾年發展迅速的網絡銷售為例,大大的侵佔了實體銷售的市場份額,加劇了賣場過剩,社會銷售總成本已經遠遠超出銷售收益總額,由於新資本的不斷投入,這個問題暫時被掩蓋,但是,這是一個計時炸彈,一旦資金面氣氛逆轉,積累的問題全部會浮出水面。另外,中國實體經濟中,企業之間債務拖欠問題非常嚴重,大企業往往拖欠許多小企業的貨款,一旦資金鏈斷裂,立即產生聯動效應,使得任何一個環節的危機爆發都會帶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破壞力。

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增長實際上是靠毫無節制的信用擴張,以及逐利而來的國際熱錢所支撐,諷刺的是,熱錢當中相當比例是國內的非法資金經海外洗白后重新迴流。熱錢的數量非常龐大,但是,無人可以準確的計算它的數量,因為進入中國的方式是隱蔽的,資金外逃將會帶來可怕的夢魘。

與中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樣,中國經濟已是千瘡百孔,鴉片的效力一過,任何一個局部的危機爆發都會震動整個體系。因此,中國的經濟危機,是整體的危機,一旦爆發,猶如瀑布傾瀉,其猛烈程度,在人類經濟史上,前所未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