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民選總統下臺引起廣泛討論,上周美國之音有一檔電視討論,主題是《埃及民主試驗對中國有何啟示?》,節目中,嘉賓圍繞埃及民主的“試驗”是否成功,展開了討論,筆者以為,這個題目的設定本身就不夠科學。
民主化從來都不是一場試驗,不可能通過觀察而論斷出民主的成功或失敗,國家政治制度民主化是歷史的必然進程,如同工業革命出現以後,工業化成為全世界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樣,在政治領域,民主革命的出現,也讓民主化成為所有國家政治發展道路中不可能繞過的过程。
古今中外,凡是獨裁政體,都逃不過歷史週期律作用的命運,任何一個朝代,都會出現盛衰變化,國家由治而亂,再由亂而治,不斷反複,百姓飽受和平時期的壓迫或戰亂時期的災難。以中國為例,自三千多年前的湯武革命以來,不管統治階層如何更替,國家的治亂相間始終不變,這就是歷史週期律。
歷史週期律的不可逾越性是由獨裁統治的特性所決定的,只要權力不是為民所賦,權力就不會受到監管和約束,因而,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就一定向統治者及其附屬階層傾斜。”絕對權力產生絕對腐敗“,獨裁統治階級一定走向腐敗,從而導致社會基本矛盾不斷深化,推翻現政權的動因與能量不斷積累,結果就觸發了社會動亂和革命。
因此,必須認識到,導致社會動亂的根本原因是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動亂的爆發,是壓迫與反壓迫的衝突結果,有其客觀必然性及歷史必然性。而民主化,只不過是推翻舊政權之後,建立新政權的其中一個選項,也是最好的選項。不管哪個國家,不管哪個時期,將社會動亂和爆發革命的責任歸結為追求民主化所導致,都是毫無根據,倒果為因的。
國家政治體制民主化是破解歷史週期律的唯一方法。一旦成熟的民主政體建立起來,管理國家的權力來自於人民,就能“將權力關在籠子裏”,使得政府權力受到約束,它就不能肆意妄為。執政者必須回應人民的訴求,或者被選票趕下臺,因此,社會矛盾就會出現週期性的消解或民眾得到怨氣釋放,而不會出現無限積累現象,社會就可以避免動亂而長治久安,國家就可以永續發展和持續繁榮。
當然,民主化進程可能相對較短、也可能很漫長,但絕不會在一朝一夕就由初生而達至成熟,在國家民主化的過程當中,也會經歷挫折甚至反復。如果回顧一下歷史,你會發現,民主化在中國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嚴格來說,中國的民主化進程從100多年前推翻滿清皇朝時便已經啟動,後來又出現新的獨裁政權,既有一定的歷史偶然性,但歸根到底,是這個長期在老大帝國生活的民族對民主制度的集體認識不足,需要時間來學習,而今天中國人民對民主的追求是跟隨先行者的足跡,為中國的民主化目標繼續奮鬥。
到了今天,世界進入資訊時代,資訊流通迅速,人類對民主政治的瞭解和學習非常方便,即使居於獨裁國家的人民,對民主的認識也能透過對全球資訊的學習和交流而達到很高的水平,特別是善於學習的華人族群,業已掌握非常豐富的政治知識來駕馭將要到來的改變。台灣就是很好的例子,短短10幾年,兩次充滿激情但非常理性的政黨輪替,讓台灣的民主制度趨向成熟,現在,全世界都信任台灣的民主制度,不認為在未來會出現倒退。
今天之中國,經濟融入全球,但政治卻越來越孤立,社會財富快速增長,財富分配卻越來越不公平,公平與正義,在這片國土上受到前所未有的侵蝕。官員腐敗,貪得無厭,民間社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剝削和欺壓,社會基本矛盾積累到一觸即發的地步,社會動亂隨時會發生,動亂當然會帶來巨大的財富破壞和生命損失,而責任只可能由冥頑不靈,堅持獨裁腐敗統治而拒絕變革的中共現政權來承擔。
一個政權腐敗到如此不堪的地步,社會動亂的發生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而動亂發生的方式卻有多種可能,既可能是非暴力的民主革命,也可能走向暴力的人民革命,甚至有可能由統治階級內鬥激化而出現短暫的軍閥戰爭時期,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民能否迅速作出選擇和選擇什麽。
人們居於和平時期久了,歷史的記憶漸漸淡薄,殘酷的政治現實被和平生活印記所飾掩,因此對社會演變發展的必然性認識不足,亦不願意為積極爭取而付出任何代價,但是,主宰歷史的並非人們的願望,而是歷史進程天然之手,消極等待,最終被迫付出的代價往往更加昂貴。人們可以做的,就是力爭讓非暴力民主革命早日發生,這樣,中國才可以在一次劇烈的轉變后擺脫歷史週期律,才可以透過付出最小的代價來最快地建立起長治久安的政治制度并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張曉明面對一眾立法會議員講得很明白,特首普選一定要先落篩,而且落的是中國篩。留下“良種”,篩走“稗籽”,在中央官員眼中,什麽是良種,什麽是稗籽,不講自明。中國篩出手,只益自己友,所謂普及而平等的特首選舉,只是海市辰樓、幻化一場。
其實,加諸于香港的中國篩,又豈是今日而始,又豈止特首選舉一事,這個篩,早已無處不在。上至政府政策、學校教育、地區規劃,下至議會選舉、官員任免、委員充補,香港的政經事項那一次不是先要過一過中過篩?
由姜恩柱、高祀仁的相對低調,到彭清華的虛張爪牙、暗裏發功,再到今天張曉明的赤膊上陣,中國篩發招越趨頻繁、越趨兇狠。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如果說曾經有過的話,到今天已經是桃花依舊人面全非。
政治場上的角力,其結果會作用於整個社會,并影響社會的各個方面。有中國篩的存在,香港人當家做主是不可能的,從政治領域向經濟領域蔓延,由侵蝕部份香港人的權利到侵蝕全體香港人的利益。
今天,香港還有一些人為了一己私利,樂於替中共捧篩,它日,你們也會成為篩下的冤鬼。香港人無法自主,是所有香港人的災難,試問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今之計,唯有發揚香港精神,集合香港人的力量,一舉打破這個臭篩。
昨天,立法會中門大開,張曉明昂首進入。有人用破冰之旅來形容,甚為不當。破冰,是指外交雙方為打破冰冻局面而展开接触对话。大多數立法會議員與中聯辦關係素來良好,而且時常暗通款曲,試問,中聯辦與立法會之間有何僵局可言?如果說,張曉明此行是為泛民議員而來,觀察有關安排,這恐怕是有人自作多情了。
準確的說,張曉明此行是僭越之旅,僭越了中聯辦自身應有的角色,僭越了一國兩制的政治架構,讓西環治港更加公開化、合理化。根據中央的明文規定,亦可顧名思義,中聯辦只是一個聯絡機構,中聯辦主官只是一個聯絡官,通俗的說,就是迎來送往,拉拉皮條,既不是決策機構,更不會在香港本土政治事務上扮演任何角色。機構職能如此,作為中聯辦的官員,理應守口慎言,避免對香港政治事務公開發表意見,否則,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豈不是空話一句?
禮制,是政治制度的基石,對禮制的遵守或僭越,是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涵的。中日之間,就日本內閣官員參拜靖國神社一事纏鬥多年,為的是這件事牽涉禮制,象徵意義重大,會深刻影響兩國的國家利益,是絕不能輕易在立場上退卻的。張曉明官式進入立法會,是對香港自治制度的公然破壞,此例一開,將會後患無窮。這一點,中方是清醒的,也是故意為之的。可惜,香港的政客竟然不以為意,如此政治意識水平,要守護香港不被赤化談何容易。
昨天午宴前,張曉明面對整個立法會,態度倨傲,形容肅穆,侃侃而談十多分鐘,主要篇幅涉及特首普選的敏感政治議題,雖則說是個人看法,實質上是替中央宣示立場。遣詞用句無不顯示上位者的身份,通篇發言是訓話多於交流。
張曉明顯然不是一個演講的人才,台上既無精景妙句,也談不上幽默風趣,內容無比生硬,兼且夾雜比喻不倫。在談到普選問題時,不乏挑釁恫嚇之詞,每一句都有如一個巴掌刮在香港人臉上。觀看台下諸君反應,卻是認真好笑,時而鼓掌應和,時而做出傻笑之態。
靠立法會這班人,一國兩制玩完了!香港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