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二評[新民主同盟]:[新民主同盟]走向何方?

二評[新民主同盟]:[新民主同盟]走向何方?
胡圖著述  4-10-2010


黨内有黨,其禍無窮,相信民主黨不可能容忍[新民主同盟]這樣一個離心組織在黨内長期存在,但鑒于目前民主黨正值政改后輿論風口,也知道這個准脫黨組織勢力非同小可,因此忍而未發,實在出於無奈。而[新民主同盟]的成員心裏也相當明白,開弓沒有回頭箭,與黨中央的角力只有兩個結果,要麽是推動中央的徹底變革,要麽縂有一天自己要完全獨立。筆者預料,雙方攤牌應不會遲于明年區選報名前。

[新民主同盟]的未來政治方向從其名稱上就可得到重要的提示,就是要重囘[香港民主同盟]的路綫和綱領,尊李柱銘為精神領袖。范國威說,“組織會與其他民間團體合作,避免議會主導,促進由下而上的社會參與,又指爭普選依賴談判溝通並不足夠,需結合公民社會。”由此可見,[新民主同盟]將會以發動公民社會走抗爭之路爲重要手段,但並不排除談判溝通的可能,其意識形態上與公民黨較接近,[新民主同盟]成員一直主張與民間團體緊密交往,對新興的街頭動員和網絡號召方式情有獨鈡,可以預見,他們在政治行動上會明顯突破民主黨過往的議會精英模式,整個組織的格局定位將會處在社民連和公民黨之間。

范國威、任啟邦、關永業等人是民主黨第二梯隊當中資歷、能力的佼佼者,若非黨務受到教協派系主導,竭力扶持能力有限的馮偉華上位,范國威本應會是未來執掌民主黨黨鞭的有力競爭者。[新民主同盟]以民主黨八成新界東區議員作爲班底,背後獲鄭家富、李柱銘的支持,有獨立的地區基礎,發起者有能力、有活力,筆者預料將會在香港政壇有一番作爲,若獨立派人參選2012年立法會,當可坐穩兩席。若由理念接近公民黨的李柱銘牽線,也有與公民黨結盟的可能。[新民主同盟]一旦有所成就,會起到鼓勵民主黨中生代脫離的骨牌效應,未來兩年,民主黨進一步的分裂陸續有來,若如此,垂垂老矣的民主黨勢必危也。

明天寫三評[新民主同盟]:與誰結盟?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五評923毓民踩場:從725決議文說起

五評923毓民踩場:從725決議文說起
胡圖著述  3-10-2010


節目當中討論到一個焦點,就是725決議文。毓民對725決議文的解讀與黨核心920澄清文對725決議文的引用意思截然相反,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呢?原來725決議文提及區選協調的文字有兩処:

首先,在第貳款“主張”第三條中提及“泛民主派應與民主黨、民協等求和派作出明確區分,並要求他們確保日後不再在沒有巿民授權的前提下,私自與中央政府就香港重大問題,進行談判和妥協。否則,社民連將要求他們退出泛民陣營(包括泛民飯盒會和區選協調);”

然後,在第叁款“説明”中再次提及“如果民主黨、民協未能做到上述三點(1、結束與中共政權的暗室政治;2、辭職再選,重新獲取市民的授權;3、與民主派一致表態否決中央再插手本地政改事宜。)社民連實在難以承認他們是民主派,相信公眾亦難以認同。本會要求兩黨退出泛民飯盒會。至於區議會協調機制,社民連認為為了抵制建制派在區議會的壟斷情況,建制派以外的各黨派和人士還有協調空間。”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前後兩次關於區議會協調的文字是有分別的,特別在於社民連將採取怎樣的應對方式上,前者提出了要求民主黨、民協檢討,否則需退出泛民陣營(包括泛民飯盒會和區選協調),後者解釋了倘若民主黨、民協不能做到三條,會要求它退出飯盒會(沒有提退出區議會協調),而關於區議會協調機制,社民連則會繼續協調。前面的立場聲明和後面的行動説明中關於“要求民主黨、民協退出區議會協調機制”出現不一緻,這無疑是行文的模糊和失誤。關於社民連將會就區議會協調採取什麽行動,只在第叁款“説明”中有明確的説法,如按一般的行文慣例來説,應該以此為准,而不是毓民所指“725決議文已有一旦民主黨不能做到三條社民連就會退出協調的立場”

表面上是擺了一個文字烏龍,但以筆者觀察,這裡面是有某些深層的原因的,反映了撰稿者撰稿時處在一種猶豫、兩難的狀況,一方面被黨内外氣候推動,不得不擺出最強硬的姿態,另一方面從現實的考量出發對退出協調機制的後果有擔憂,對做法有懷疑,因此,在這個問題上,造成措詞模棱兩可。而行委在開會審議當中又無人指出問題,於是,演變為今天的一場口舌之爭。從這件事上筆者看出兩個問題:

第一,黨的決策機制不明確,名義上是由行委負責,但實際上黨的立法會黨團成員公開發表的言論事實上引領著行委決策的方向,議員的發言稿事先有沒有經行委的核心成員審閲呢?到底在黨的大政方針上是行委説了算?還是議員說了算呢?這個說起來真是一桶糨糊,合理的不一定合情,合情的也不一定合理,但很明顯,黨的領導機制和領導層的佈局出現了差錯,出現了雙頭領導。

第二,作爲黨對時局做出及時反應的立場書或聲明,智慧的做法是,首先,行文邏輯一定要嚴謹,其次,只需著重申明本黨立場和對黨外相關團體的要求,而對自己將採取的措施不應過於具體詳細,用詞一定要留有餘地,給黨内留下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和時間,給自己留下彈性,避免為日後的行動造成羈絆,甚至授人以柄。

明天續寫[六評923毓民踩場:右傾與左傾]

一評[新民主同盟]:民主黨失陷新界東

一評[新民主同盟]:民主黨失陷新界東
胡圖著述  3-10-2010

2010年10月2日,新民主同盟(Neo-Democrats)宣告成立,這可説是鄭傢富政改表決火綫退黨的後續,新民主同盟由范國威、任啟邦、關永業等9位現任區議會議員及另外11位民主黨現/前黨員作爲發起人,人數衆多,且集中于新界東區,理念相近,長期有密切的工作關係,可以說是一個有組織和有計劃的集體行爲。一個單獨的個人脫離組織,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對黨帶來的影響都是微弱和短暫的,而一個聯係緊密的集體的脫離,對黨帶來的衝擊就是劇烈和深遠的。看看民主黨各位高層在回應此事時愁眉苦臉、言不由衷的樣子,即可窺見事態的嚴重。

一個政黨往往由掌權代、中生代、新生代組成,新生代尚未成熟,在黨内影響有限,倘若發生脫離,對黨來説也無足輕重,而中生代是黨内的第二梯隊,參與黨務日久,擁有相當的黨内人脈和資源,一旦發生脫離,對日趨老化的掌權代來説,無疑是火爐炙肉,慾割不能、慾潑不息。政改過後,何俊仁等民主黨高層整日忙於四處向支持者解釋政改思路,無奈遭這當頭一棒,一切努力,盡可化爲烏有。既知如此,何必當初?

新界東是香港立法會選舉第二大選區,2008年選舉議席共有7席,這裡既是泛民的票倉,更是民主黨的基本營地,民主黨2008年在此區斬獲3個議席,佔8個直選議席三分一有多,共獲選票12万票,相當於民主黨全港總得票32万張的三成七,民主黨在新界東的地區樁腳基本控制在新民主同盟成員手中,倘若正式分裂,2012年民主黨將會面對完全失陷新界東的打擊,要保住泛民第一大黨的地位基本無望。

明天續寫二評[新民主同盟]:[新民主同盟]走向何方?



[新民主同盟]發起人相關資料:

新民主同盟(Neo-Democrats)成立於2010年10月2日,是一個由民主黨部分現任及前任成員所組成之社運組織。成員本身在民主黨中,多為被視作「改革派」人士。21個發起人當中,除了黃俊煒當選後退黨外,其他人目前仍是民主黨成員。


發起人共有9位現任區議員:
議席資料
區議會 代號   選區    姓名 2004-2007    2008-2011
西貢區 Q08    健明   梁里                     +
       Q10    澳唐   張國強                   +
       Q13    康景   林少忠                   +
       Q17    運亨   范國威        +          +
大埔區 P06 怡富   任啟邦        +          +
       P07   富明新  關永業        +          +
       P16 舊墟及太湖 黃俊煒       +          +
沙田區 R18    大圍   梁永雄        +          +
       R32  大水坑   容溟舟                   +


其他成員包括:
陳竟明 -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逸夫書院第二學生宿舍舍監,曾任民主黨副主席。
鍾錦麟 - 香港中學生聯盟第三屆主席
何淑萍 - 民主黨新界東支部常委,在1994年至1999年及2004年至2007年期間曾任沙田區議員。
鄭淑卿
李偉
陸耀文
陳惠達
林詠然
鍾恩緒
張寶合
麥子熙
余漢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