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香港區議會選情大勢研判
胡圖著述 16-9-2010
關於明年區議會選舉可能出現的局面,自政改方案過關后就在肚裏打滾,今晚沒有突發時事,就談談這個題目。
預測明年區議會選舉大勢,必定先要翻查過往兩屆選舉結果,分析對比,才能找到研判的依據。2003年,由年頭的SARS造成幾百人死亡,到梁錦松偷步買車風波,以及老董企圖通過23條激起50万人上街遊行,一年當中,政府聲望跌入谷底,年底區選,親政府的民建聯一敗塗地,由上屆83席減少到62席,而民主派大勝,一舉奪得151席。2007年,政治議題淡化,民生議題擡頭,由於成功爭取中央釋出多項支持香港經濟的措施,上臺兩年的曾蔭權政府民望高企,借此東風,民建聯大獲全勝,議席增加52席,達到115席,相反,民主黨劇減至只剩55席。
由此可見,民主、建制兩派區選議席的爭奪與當時政府民望有著極爲重要的關係,政府民望高,有利於建制派,反之,政府民望低,有利於泛民。那麽,由此推理,明年區議會選舉各政黨的總體表現的基調也離不開當時政府的民望水平。曾蔭權班子自2007年以來,民望一路下跌,現在已經淪爲陂腳鴨政府,以中港政治、經濟局面觀之,明年年底之前,煲呔的民望只有降的可能,沒有升的理由。
再拿港大民調關於政團民望的數據來看一看,2003年民主黨大幅領先于民建聯,而2007年民建聯則大幅領先于民主黨,到了現在,民主黨、公民黨又領先于民建聯。種種跡象表明,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情亦如前面兩屆,將會是兩派勢力大幅翻轉的一個形態。
再看民主派内部,經歷過去數年的風風雨雨,已非民主黨一家獨大,公民黨和社民連迅速崛起,當今已成三雄鼎立的局面。2007年,公民黨的知名度為75%、社民連為45%,現在均已提升到85%以上,與民主黨不相上下,而且黨員人數初具規模,羽翼漸豐,均有能力在2011年派出大規模的陣容參加區議會角逐。對於選舉,三傢各有優勢,民主黨基層工作基礎好,公民黨有較良好的政黨聲譽,社民連有較強的動員能力。以筆者觀察,雖經政改一役,泛民出現分裂是事實,但在2011年區選上,各方只有合作的需要,沒有對立的理由。
當年董建華說香港人政治化,那是假的,現在,隨著政黨文化的擴張和越來越多人了解政治與民生的緊密關係,香港人已經不得不政治化,這是真的。2007年區選有高達160位當選議員是獨立身份,2011年這個情況將會有很大改變,由於競選資源不足,人力有限,而且各政黨空前積極搶灘區議會,因此,獨立候選人當選人數必然大幅減少到百名以下,加上形勢不利建制派,因此,民主派政黨如派出足夠候選人競逐,將有大量的空間爭取席位。以筆者分析,公民黨、社民連由於07年的當選人數很少,今屆的當選席位將以幾何倍數增長,最終兩黨共取超過50席不是沒有可能,單以社民連計劃推出100人參選,如果成事,可說坐二望三,就是能夠穩定奪取20席而有望衝擊30席。當然,民主黨的當選人數也可能突破80席,加上民協力保20席,泛民將會在區議會取得歷史性的突破。
司馬文在薄扶林補選中大比數勝出,出乎民主派事前意料,贏得糊糊塗塗,凸顯對大局研判有偏差和盲點,民主派應該能夠儘早看清大局走向,機會來時不要走寳。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小班教學與殺校縮班之爭豈是教育界問題甘簡單
小班教學與殺校縮班之爭豈是教育界問題甘簡單
胡圖著述 14-9-2010
香港由於回歸后出生人口降低,造成中小學收生不足,從而引發“殺校”及“教師過剩”等問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教育界人士提出推行小班教學,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可惜教育局的掌舵人不予採納,令到問題積日成患,隨時可能爆發為影響到社會就業、教育質素提升、以及教育系統穩定等更大的社會問題,事件充分説明了香港官員既缺乏國際視野,也缺乏未來視野。
衆所周知,近30年來,隨著世界科技的日新月異,科技減省勞動,機械代替人力,在許多發達經濟体,生産力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存在著勞動力越來越過剩的狀況,因此,所有的地區以發展第三產業、縮短國民勞動時間和提升政府服務作爲應對的方法,這既是順勢應為,也是提高國民生活素質和同時降低失業率、減少社會震蕩的可行辦法。科技擠出人力,這還將是未來世界發展必然的長期走向。
香港目前的教育質素,既說不上差,也說不上好,特別在於“教書育人”這四個字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中小學老師的工作繁重是有目共睹的,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每週承擔的上堂班表大概平均在20多到30堂,加上備課和批改作業需要耗用的時間,又要面對每堂35人左右的學生,若要做到細緻入微,因人施教,不但教人,還要育人,恐怕只是天方夜譚。對中小學生採用小班教學是歐美通行的做法,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師面對的學生數目越接近有效管理範圍,就越能貼身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成長,鼓勵其個人優勢的發展,也防止其個性劣勢導致成長偏差。
香港中學生濫用藥物情況嚴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存教育體制起不到足夠的作用,讓家長和社會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很多家長往往工作繁忙,但又擔心孩子學壞,如果小班教學能夠有效的改善這種情況,讓學校擔當起淨化孩子心靈的聖殿,爲什麽不予積極的考慮和推行這種改革呢?用教育投入的小幅增加換來社會成本的巨大節省,難道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應做的事情嗎?
再看孫公的做法,先是堅決殺校,一切從功能成本出發,現在發現殺不下去了,如此下去到6年后將有50%的學校列入殺校名單,這種震蕩是政府和社會都無法承受的,然後就來了個官校強制縮班,私校自願縮班,先別説這個方法能否被大多數學校和家長接受,最終達到均衡減少學位的目的,就是多出來的剩餘教師應該怎麽辦?“肥雞餐”自願退休計劃也只是把人推向社會,請問原本就缺乏就業機會的勞動力市場怎樣接收和消化這些人?還有,6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香港的中小學師資隊伍無法吸收一滴新血,會造成斷代效應,這對於香港教育系統帶來的巨大衝擊有沒有想過?將來一旦生育人口轉向增長了又怎麽辦?
為政者最應該做的就是以審時度勢來發展社會,香港中小學生源不足既是一個現行體制下需要應對的緊迫問題,但同時也是香港改革教育體制、提高教育素質的良機。現在不是讓你額外的增加大量的投入,只是以現有的教學資源規模為數目漸減的學生群體提供服務,這樣既能稍稍降低教師的長期工作壓力,亦有助於改善教育的質素,這種無衝擊無風險的條件下尚且不敢推行改革,這樣的政府又如何能祈求它與時並進呢?擴展到其他醫生、社工、警隊乃至整個社會各行各業,是否應該儘快制定最高工時,既減低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又提升社會的就業機會呢?是否應該儘快改革稅制,讓社會的財富更公平與合理的分配呢?
回歸13年來,香港的整體經濟是大幅向上的,政府的收入和儲備也是不斷增長的,唯獨是分配出現了問題,回饋社會的支出增長遠跟不上經濟的增長,社會大衆得不到實惠,社會事業得不到相應的發展。香港市民能夠見到的就是,上有曾蔭權特首的昏庸,下有林公公、孫公公這樣的官員無能,既無遠見,也無魄力,一味緊緊捂著政府的錢袋,讓政府收入的寬裕和市民得到的服務和保障成爲兩重天的景象。政府爲什麽對財政儲備的使用如此吝嗇,歸根究底是爲了逃避將來有改革稅制和加稅的壓力,說穿了,就是爲了保障香港的大財團繼續有暴利空間,繼續發大財。我看,香港的政治制度應該讓香港人有權罷免這樣的狗官!
胡圖著述 14-9-2010
香港由於回歸后出生人口降低,造成中小學收生不足,從而引發“殺校”及“教師過剩”等問題。爲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教育界人士提出推行小班教學,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可惜教育局的掌舵人不予採納,令到問題積日成患,隨時可能爆發為影響到社會就業、教育質素提升、以及教育系統穩定等更大的社會問題,事件充分説明了香港官員既缺乏國際視野,也缺乏未來視野。
衆所周知,近30年來,隨著世界科技的日新月異,科技減省勞動,機械代替人力,在許多發達經濟体,生産力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存在著勞動力越來越過剩的狀況,因此,所有的地區以發展第三產業、縮短國民勞動時間和提升政府服務作爲應對的方法,這既是順勢應為,也是提高國民生活素質和同時降低失業率、減少社會震蕩的可行辦法。科技擠出人力,這還將是未來世界發展必然的長期走向。
香港目前的教育質素,既說不上差,也說不上好,特別在於“教書育人”這四個字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中小學老師的工作繁重是有目共睹的,一位普通的中學教師,每週承擔的上堂班表大概平均在20多到30堂,加上備課和批改作業需要耗用的時間,又要面對每堂35人左右的學生,若要做到細緻入微,因人施教,不但教人,還要育人,恐怕只是天方夜譚。對中小學生採用小班教學是歐美通行的做法,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師面對的學生數目越接近有效管理範圍,就越能貼身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成長,鼓勵其個人優勢的發展,也防止其個性劣勢導致成長偏差。
香港中學生濫用藥物情況嚴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存教育體制起不到足夠的作用,讓家長和社會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很多家長往往工作繁忙,但又擔心孩子學壞,如果小班教學能夠有效的改善這種情況,讓學校擔當起淨化孩子心靈的聖殿,爲什麽不予積極的考慮和推行這種改革呢?用教育投入的小幅增加換來社會成本的巨大節省,難道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應做的事情嗎?
再看孫公的做法,先是堅決殺校,一切從功能成本出發,現在發現殺不下去了,如此下去到6年后將有50%的學校列入殺校名單,這種震蕩是政府和社會都無法承受的,然後就來了個官校強制縮班,私校自願縮班,先別説這個方法能否被大多數學校和家長接受,最終達到均衡減少學位的目的,就是多出來的剩餘教師應該怎麽辦?“肥雞餐”自願退休計劃也只是把人推向社會,請問原本就缺乏就業機會的勞動力市場怎樣接收和消化這些人?還有,6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香港的中小學師資隊伍無法吸收一滴新血,會造成斷代效應,這對於香港教育系統帶來的巨大衝擊有沒有想過?將來一旦生育人口轉向增長了又怎麽辦?
為政者最應該做的就是以審時度勢來發展社會,香港中小學生源不足既是一個現行體制下需要應對的緊迫問題,但同時也是香港改革教育體制、提高教育素質的良機。現在不是讓你額外的增加大量的投入,只是以現有的教學資源規模為數目漸減的學生群體提供服務,這樣既能稍稍降低教師的長期工作壓力,亦有助於改善教育的質素,這種無衝擊無風險的條件下尚且不敢推行改革,這樣的政府又如何能祈求它與時並進呢?擴展到其他醫生、社工、警隊乃至整個社會各行各業,是否應該儘快制定最高工時,既減低勞動者的勞動強度,又提升社會的就業機會呢?是否應該儘快改革稅制,讓社會的財富更公平與合理的分配呢?
回歸13年來,香港的整體經濟是大幅向上的,政府的收入和儲備也是不斷增長的,唯獨是分配出現了問題,回饋社會的支出增長遠跟不上經濟的增長,社會大衆得不到實惠,社會事業得不到相應的發展。香港市民能夠見到的就是,上有曾蔭權特首的昏庸,下有林公公、孫公公這樣的官員無能,既無遠見,也無魄力,一味緊緊捂著政府的錢袋,讓政府收入的寬裕和市民得到的服務和保障成爲兩重天的景象。政府爲什麽對財政儲備的使用如此吝嗇,歸根究底是爲了逃避將來有改革稅制和加稅的壓力,說穿了,就是爲了保障香港的大財團繼續有暴利空間,繼續發大財。我看,香港的政治制度應該讓香港人有權罷免這樣的狗官!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釣魚島危機:空談強硬難掩國家意志力分裂
釣魚島危機:空談強硬難掩國家意志力分裂
胡圖著述 12-9-2010
近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國内財富不斷增長,但涉及對外領土爭端和主權問題卻越來越軟弱,例如北方領土爭端與俄國,西南領土爭端與印度,東邊釣魚島與日本,南海諸島與衆小國,中國無一不是停留在空談強硬的姿態上,到底原因爲何?
在對外領土糾紛上能否獲得主動權,既取決於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更取決於國家意志力是否統一和強大。
而國家意志力是否統一和強大,與一囯的政治制度有著極大的關係。縱觀近百年的歷史,不同國家採取的政治制度大體分爲民主共和與獨裁專制兩大類,民主國傢強調國民的平等和共治,在和平時期,國家領導人沒有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容許社會每一成員對國家問題展開觀點不同的自由討論,社會不強求有統一的思想認識,政治爭論成爲常態,國家似乎一槃散沙,但一旦面對國家危難時刻,朝野之間、官民上下很容易形成共識,從而凝聚成強大的國家意志力,二戰時英美兩國就是極好的例子。
而政治獨裁的國家,因爲獨裁的形式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近百年來隨著帝制的消亡,世界上的獨裁國家主要剩下了共產主義獨裁國家和軍隊控制獨裁國家,而共產國家又演變為個人獨裁和利益集團獨裁兩种模式。個人獨裁的統治必然伴隨著國家封閉和對領袖造神的特點,如斯大林的蘇聯、毛澤東的中國、還有延續至今的金正日朝鮮和卡斯特儸古巴。
推行個人獨裁的共產國家,由於對民衆實行封閉的精神統治,加上絕對平均主義的社會分配模式,人民雖寡而沒有不均,國家的動員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雖然經濟落後,但國家意志力卻是畸形的統一和強大,在國際關係上雖然處於孤立但別國輕易不敢觸碰。
再來看看今天的中國,由於採取注重發展經濟的國家策略,開放和自由的壓力下,中國統治方式已經從個人獨裁轉變為利益集團獨裁。在這種政治模式下,國家政治領域既不容許社會自由參與,也不容許批評,但經濟的自由必然帶來思想的自由,國民參與國家政治的願望擡頭,對統治階層壓制的反感也日趨強烈,加上經濟領域財富分配的不公義越來越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突出,一旦國家面對危機關頭,統治者的動員能力必然受到極大的削弱。在民怨沸騰的中國,很難想象一旦開戰,還有老百姓願意心甘情願、義無反顧的投身政府動員的戰爭。
相對于被統治者而言,統治階層看似鐵板一塊,但統治利益集團内部,圍繞權力、利益和金錢卻從未停止激烈的鬥爭,經歷30年的發展,當今中國已經形成政治山頭林立的局面,國家遇到外部變數,很容易就轉化成内部傾軋的導綫,所以每逢發生領土糾紛,最高當局基本上都採取退縮息爭的處理方法,怕的就是外爭的誘因變成内斗的後果。
統治者集團利益與權力糾纏不清,人民深患不均,中國的國家意志力已經陷入巨大的分裂狀態,日本人就是看准了這一點,在領土問題上對中國展開蠶食攻勢。中國政府雖擁有強大的經濟資源,卻一再採取龜縮迴避的做法,這與滿清後期如出一轍,令人難以相信,卻又是情理之中。
胡圖著述 12-9-2010
近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國内財富不斷增長,但涉及對外領土爭端和主權問題卻越來越軟弱,例如北方領土爭端與俄國,西南領土爭端與印度,東邊釣魚島與日本,南海諸島與衆小國,中國無一不是停留在空談強硬的姿態上,到底原因爲何?
在對外領土糾紛上能否獲得主動權,既取決於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更取決於國家意志力是否統一和強大。
而國家意志力是否統一和強大,與一囯的政治制度有著極大的關係。縱觀近百年的歷史,不同國家採取的政治制度大體分爲民主共和與獨裁專制兩大類,民主國傢強調國民的平等和共治,在和平時期,國家領導人沒有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容許社會每一成員對國家問題展開觀點不同的自由討論,社會不強求有統一的思想認識,政治爭論成爲常態,國家似乎一槃散沙,但一旦面對國家危難時刻,朝野之間、官民上下很容易形成共識,從而凝聚成強大的國家意志力,二戰時英美兩國就是極好的例子。
而政治獨裁的國家,因爲獨裁的形式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近百年來隨著帝制的消亡,世界上的獨裁國家主要剩下了共產主義獨裁國家和軍隊控制獨裁國家,而共產國家又演變為個人獨裁和利益集團獨裁兩种模式。個人獨裁的統治必然伴隨著國家封閉和對領袖造神的特點,如斯大林的蘇聯、毛澤東的中國、還有延續至今的金正日朝鮮和卡斯特儸古巴。
推行個人獨裁的共產國家,由於對民衆實行封閉的精神統治,加上絕對平均主義的社會分配模式,人民雖寡而沒有不均,國家的動員能力是非常強大的,雖然經濟落後,但國家意志力卻是畸形的統一和強大,在國際關係上雖然處於孤立但別國輕易不敢觸碰。
再來看看今天的中國,由於採取注重發展經濟的國家策略,開放和自由的壓力下,中國統治方式已經從個人獨裁轉變為利益集團獨裁。在這種政治模式下,國家政治領域既不容許社會自由參與,也不容許批評,但經濟的自由必然帶來思想的自由,國民參與國家政治的願望擡頭,對統治階層壓制的反感也日趨強烈,加上經濟領域財富分配的不公義越來越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突出,一旦國家面對危機關頭,統治者的動員能力必然受到極大的削弱。在民怨沸騰的中國,很難想象一旦開戰,還有老百姓願意心甘情願、義無反顧的投身政府動員的戰爭。
相對于被統治者而言,統治階層看似鐵板一塊,但統治利益集團内部,圍繞權力、利益和金錢卻從未停止激烈的鬥爭,經歷30年的發展,當今中國已經形成政治山頭林立的局面,國家遇到外部變數,很容易就轉化成内部傾軋的導綫,所以每逢發生領土糾紛,最高當局基本上都採取退縮息爭的處理方法,怕的就是外爭的誘因變成内斗的後果。
統治者集團利益與權力糾纏不清,人民深患不均,中國的國家意志力已經陷入巨大的分裂狀態,日本人就是看准了這一點,在領土問題上對中國展開蠶食攻勢。中國政府雖擁有強大的經濟資源,卻一再採取龜縮迴避的做法,這與滿清後期如出一轍,令人難以相信,卻又是情理之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