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從社民連“倒閣”看文革式權斗

從社民連“倒閣”看文革式權斗
胡圖論政  25-10-2010



社民連的“倒閣”事件與中共的文化大革命,時空迥異,但其主要脈絡卻有著驚人的相似。由路綫鬥爭引發,當領袖發覺在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時,路綫鬥爭便轉化爲權力鬥爭。用領袖魅力發動群衆,通過操控的媒體平臺推波助瀾,將路綫批判轉化為人格批判、能力批判,最終借助群衆激情推動黨内權力會議,從而用合法手段推翻現有的合法執政團隊,領袖從新收回權力,但其結果都是一個悲劇。

附:文化大革命過程簡單回顧(輯錄改編自維基百科)

人民反對獨裁,獨裁在那裏都是不受歡迎的,包括在共產黨的内部。建國之後,不管是黨内還是黨外,並沒有人認爲毛澤東應當永久領導國家,因此,1959年,黨大會決定,由劉少奇接替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掌握國家行政的最高權力。

1962年,中国四清运动开始,毛泽东认为当时的社会矛盾是敌我矛盾,主张反对右倾,开展阶级斗争。1964年,刘少奇到多省考察经济建设,经过到基层的视察,他和邓小平成立紧急委员会,提出“农业六十条”、“三自一包”,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将经济发展从浮夸的理想主义引向了实用主义。毛泽东很明显感到刘、邓执行了一条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自己在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1964年底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四清、五反问题进行批评,双方产生激烈矛盾,这使刘少奇、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开始破裂。

1965年11月,围绕《海瑞罢官》的论争使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浮出水面。1966年5月,文革终于爆发,红卫兵运动使整个中国都陷于混乱。

在1968年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毛泽东将“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目标直接指向刘少奇,同时其中共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被林彪接替,虽然仍然是政治局常委,但是排位下降,同时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也从此不再被提及。10月16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少奇遭到了陈伯达、林彪等人的批评。随后大字报、党报陆续开始了对刘少奇和邓小平的批评,群衆批判的結果,劉少奇由反對毛主席路綫的代表變成“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人。1967年,刘少奇开始被软禁在北京家中。

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后,黨内獨裁達到巔峰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