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陶志遠:愛國思想與愛國主義的思辨

近日,因支聯會六四晚會的一個主題,令到愛國與愛國主義困擾港人。那麼,愛國是什麽?愛國主義又是什麽?愛國首先是指愛國思想,愛國主義則是愛國思想的系統總結和運用。在大談愛國的時候,你可知道,中國人的“愛國”歷史,僅僅只有100年。

很多人以為愛國思想及愛國主義是由來已久的事物,其實,100年前,中國的詞典中根本沒有這個詞彙,民眾中也沒有這種思想或意思形態。有些古人,被稱為愛國者的,例如岳飛、屈原等,其愛國頭銜都是今人,尤其是中共統治者刻意加諸其頭上的,從而,令到愛國思想神聖化。

愛國思想及愛國主義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西方舶來品。愛國主義從其產生的根源來看,是一種政治工具,而不關乎社會道德或個人情操。

中國人認識愛國主義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愛國主義的原型最早是蔡鍔引入中國的,他參考了日本軍國主義,稱之為軍國民主義。後來,中國被日本打得屁滾尿流,發現不對勁,才由蔡元培在北大改為愛國主義進行傳播,為了支持當時的學生運動,蔡元培稱參與運動的學生為愛國學生,愛國思想從此傳播出去。

即使在西方,愛國主義也僅僅得300年的歷史, 是18世紀後期現代國家才有的概念。從起源來說有兩種愛國主義:以民權主義為出發點的愛國主義起源於法國,認為因為主權在民,民眾擁有國家權力,因此民眾有愛國的義務;以民族主義為出發點的愛國主義起源於德國,認為國家可以要求民眾爲了愛國而放棄自由和權利。兩種愛國主義,兩種國家命運。

希特拉熱衷於愛國主義,將之與民族主義結合,促成了全球大浩劫的發生。愛國,為了救民眾於水火,可敬可贊!愛國,為了苟延腐敗的政權,可鄙可恨!許多稱之為主義的東西,往往在其起源的一刻有其理論的正當性,但在隨後的實踐當中逐漸暴露其禍害性。

愛國主義在現實政治當中以激發愛國情緒來進行集體行動或政治動員,它和世界主義是天生對立的關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推行公民教育,推行愛國教育的國家主要有俄羅斯及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中國,愛國主義的宣揚是經過多番起跌的,國民黨時期,推行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三者相互補充制衡,愛國主義并無大的市場。即使在中共的誕生至執政時期,愛國主義都不是它所主張的意識形態的核心,中共原教旨主張是國際共產主義,其實就是世界主義的一種,唯60年代與蘇聯翻臉后,中共對國際主義談的少了,開始談些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成為中共的重要意識形態要數到江澤民主政之後。

中共既主張國際共產主義,又主張愛國主義,將這兩個本質對立的東西硬扯一起,可見,中共對待主義是非常不嚴肅的,是根據統治需要,隨意取捨的。

香港的愛國思想和愛國主義是怎麼來的呢?主要是受中國大陸影響,由土共左派引進而來,充分利用了香港人的思鄉情懷和反殖思想,將這種意識形態慢慢在香港人的腦袋中構建起來。而在89六四之後,受國內愛國民主運動影響,愛國主義又得到嫁接後的重新生長。

縱觀全世界愛國主義的興衰史,曾經多番被當權者利用於發動現代史上的重大人道災難,因此,早已被大多數國家所認識和唾棄。愛國主義的一生,可以說是:榮譽地誕生,可恥的死去。

可見,愛國天生就有其意識形態的鮮明印記,並不是用個人喜好或者思想情懷能夠解構得了的,你認為你愛國,那麼,恭喜你,你已經中了統治者的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