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港深邊境經濟合作文章大有可爲關鍵要從香港角度規劃

港深邊境經濟合作文章大有可爲關鍵要從香港角度規劃

回歸以來,隨著全球一體化以及内地經濟的迅速發展,香港逐漸走向邊緣化,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面對嚴峻形勢,今後如何規劃香港經濟的未來,這是擺在香港主政者面前非常緊迫的問題。

那麽,從什麽地方著力,如何啓動香港的新一輪歷史性的經濟振興?香港有什麽?香港缺什麽?什麽事情可為?什麽事情不可為?則是主政當局刻不容緩需要迅速找到答案的問題。

相對内地而言,香港無疑是一個十分富裕的城市,這意味著香港有大量的過剩資金,但是,回顧過往一直對内地單純的輸出資金做法,除了讓一些工商業主財富進一步增長外,對香港本土經濟的推動實在有限,甚至還有實質上令到香港本土經濟空心化的負面效應。國家領導人不是呼籲粵港融合嗎?對於香港來説,粵港合作沒有問題,利用好了是一個很大的機遇,關鍵是牌怎麽打,牌局的主動權又掌握在誰的手裏。

世界各國的經驗給出一個結論,作爲產業輸出經濟体,光有資金是不足夠的,科技才是決定經濟未來的關鍵因素,只有發展科技,香港的經濟才有將來。但是提到發展科技,在香港這樣一個基礎薄弱的地方,又豈是容易成事的?當年的數碼港不就是很好的例證嗎?沒錯,確實有困難,但越是有困難,越是要冷靜的分析客觀環境,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利條件,為香港經濟開闢一條堅實可靠的出路。

香港發展科技必須要北望神州,但不是跟著國内的需要走,而是有自主的分析和判斷。凡是搞高科技,必須要有幾個支撐因素,分別是資金、科研條件、科研人才、土地、工業試驗場、市場。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幾個因素當中,資金和科研條件是香港的優勢,工業試驗場和市場是國内可提供的有利條件,至於人才,兩地取長補短,優勢縂在香港一方,至於土地,國内當然有的是,但是選址一旦遠離香港,對香港的福祉就會毫無裨益,所以,這個地址有一個很好的選擇,也是唯一可行的選擇,就是深港交屆河套地區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因此,我們把這個計劃稱爲港深高科技大河套地區發展計劃。計劃一定要大,不夠大就不足以在大中華圈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不夠大就不足以對香港的經濟未來帶來深遠的引導作用。

想法出來了,我們再來論證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和具體佈局。香港的工業已經空心化,這對香港本土經濟長遠發展帶來巨大的弊病,但是,由於香港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條件,單靠香港自身,企圖重振製造業幾無可能。通過大河套計劃,可以引導高端製造業回歸香港。

以今天中國經濟的規模和市場之大,製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對國内自主科學進步的需求必然熾熱,誰能夠有魄力率先建立一個集工程機械、網絡電子、生物技術等綜合性研發產業圈,誰就會佔領中國工業的制高點,輻射整個全國市場。中國本身受體制和管理能力所限,無力獨立發展有影響力的科技事業,在必須依靠外來幫助的必然路徑下,與珠三角工業圈接壤的香港有著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大河套計劃當中,北面深圳一方是以興建高端製造工業實驗區爲主,南面香港一方是興建科研院所和工業檢測中心爲主,其後是高等院校,以及服務配套區,雙方資源一定程度上可以共享。目前香港學習理工科的大學生,畢業以後大多數都無奈投身服務業,這對香港長遠的人才培養和配套是個噩夢,大河套計劃,不但為這些人的就業提供了出路,而且為香港跟上甚至超越世界科技尖端發展了知識力量。

大河套計劃内的大專院校區,可以廣泛吸納内地生源,甚至東南亞各國的生源,為香港發展知識產業實實在在地作出有力的推動。

大河套計劃會有一系列的後續拉動,例如,在港深金融、醫藥、會展、旅遊、房地產業方面帶來的拉動。大河套計劃還可以拉動香港的城市中心北移,為香港將來50年發展善用土地資源推動一個更合理的地理佈局,並對解決高房價問題帶來根本性的解決契機。可以預見,整個計劃的實施,無論在就業、社會發展、經濟發展都可為香港帶來巨大的長遠的正面影響。

在資金的投入方面,思路要開闊,投入要宏大,上万億港幣也不為過,港深兩地政府可以做一些先期投入,餘后的大部分資金來自于社會,把香港投入房地產業的資金引導出來,還能起到壓止經濟泡沫的重大作用。逐步加大對樓价和租金的壓制,讓李超人等地產大鰐以後好好研究高科技去,干些對社會、對子孫後代有益的事情,別再用巨大的資金魔鬼在香港橫街小巷中到處搗亂,把服務業的飯碗還給香港的中小企,讓香港人的生活在房地產高壓中喘息過來,過些有點人樣的生活。

我想,只要是有香港人獨立自主思考、有長遠規劃、有利於香港大多數市民的經濟計劃,無論投入多大,都比動用納稅人670億的無釐頭高鉄爛方案要有意義得多。香港人很需要向新加坡和臺灣學習了,他們獨立自主的有長遠目標的有配套的經濟規劃,正引領著整個經濟体向良性的方向邁進,相比之下,香港政府的投降式的依從大陸政策,只會令到香港越來越沒有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