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陶志遠:民主黨方案謀殺民主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及前主席何俊仁先後拋出了特首選舉的底線方案,何俊仁講得比較直白,就是“只需要微調現有選舉委員會制度,例如降低提名門檻,確保泛民可以入閘便足夠”,現在真相大白了,兜了半天圈,民主黨心目中所謂的“真普選”方案依然係本年4月李柱銘曾提出又收回的方案。

以民主黨的提議為底線,再加上親中人士近日的吹風,不難想像民主黨與建制派妥協出以下最終方案:1、提名委員會由選委會全面過渡而成,選委會作微調,極有可能是取消公司票及適當擴大選民基礎,又或者加入全體區議員。2、獲得選委會六分一提名可成為特首候選人。3、加入中央對特首實質任命權及罷免權。4、候選人要宣誓愛國愛港,不與中央對抗。

如果此方案獲得通過,看看將來的所謂特首普選會是什麽情形:

2012年特首選舉,何俊仁獲得188張提名票,佔選委會成員約16%;而上屆梁家傑獲得132個提名,佔選委會成員約16.5%,可見,16%是當時泛民陣營的基本盤。如果民主黨方案成事,則以歷史往績來靜態推算,單一泛民候選人理論上有可能勉強獲得提名。

但是,過往的特首選舉,泛民候選人完全沒有機會勝出,因此,提名人僅僅係作一種政治表態,既不觸及延後利益,也沒有受到來自親中陣營的政治壓力。2017年實施一人一票特首普選,泛民候選人能否入閘,會直接決定未來5年香港管治權誰屬,牽涉的政治利益龐大,提名委員還會如過往般行禮如儀、處之泰然嗎?答案是很清楚的,一定不會,如果西環發功,策反三、四十票並非難事,換言之,泛民候選人能否入閘,依然掌握在強大的西環手中。

其次,泛民候選人入閘的微弱機會必須取決於整個泛民陣營的完全整合,而這種整合做到的機會高嗎?事實上是不會太高,不要認為泛民陣營一定有同舟共濟的情形出現,因為特首選舉所牽涉的不單是特首職位,還有內閣組成,還有其它更廣泛的利益,誰當上特首,都會牽連到台前台後一大班人的命途,這從上屆豬狼爭霸之激烈程度就可見一斑。到了2017年選舉,西瓜靠大邊的情形不唯獨在親中派內出現,在民主派當中也會出現,甚至出現大量原民主派人士反水的情形,所謂民主派的整合只具有理論上的可能性,而實操中卻會漏洞百出,難以成事,懸崖上的較量最終會導致民主派進一步分裂,更多人伺機投向親中陣營。

還有,選舉法中一旦把中央對特首的任命權確立起來,就會成為最後的尚方寶劍,這把劍不但能夠殺人,而且僅僅懸掛在哪裡,已經足以起到有效阻嚇作用,如果中央不喜歡的人有機會入閘,西環只要通過相關人士在社會上放些反對風聲,就足以阻止此人得到足夠的入閘支持,所謂“守尾們”實質就是“關前門”。

民主黨的方案,本質上就是為民主黨自身獨身定做的投降方案,不但讓民主黨可以在未來香港政壇發揮較大作用,還能成為民主黨向中共靠攏,走入建制的階梯。大家想想,如果民主派的唯一候選人無法整合出來,民主黨的提名委員是不是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到某個親中特首候選人的提名活動?在嗣後一人一票全民投票中民主黨更可以發揮其對選民的影響力,做一個“建設性負責任”的政黨,這樣,就可以持價而沽,通過給某人抬轎,從而在選后分到一杯羹。這絕不是筆者杜撰的陰謀論,民主黨走入建制的迫切之心路人皆知,亦有大量實例可以佐證,根本上,這個黨早已喪失民主路上抗爭的意志,打著民主派的旗號,操著建制派的心。

可見,這樣的政改方案,不但不能讓香港步上民主政治之路,而且會令反對派分化瓦解,最終,香港政壇陷入徹底的庸俗化,港人通通是演員,中共才是戲劇的編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